Pages

逆天潛能 電視劇 第一季 Limitless Season 1 Trailer


似乎今年美劇興改篇電影,繼早前講過的《Minority Report》之後,又有一套《Limitless》。

單看TRAILER,似乎電視劇還找來電影版男主角客串一角。見到由他將NZT 交到美劇男主角手中。

純看Trailer, 應該是男主角得到藥物後,成為世上最聰明的人,並利用他的才能幫助警察破案。似乎設定可以再大膽些,但實際上都要看過才能定奪。感覺不如《Minority Report》吸引,但都有一定程度的興趣,我應該都會看。

此劇定於今年9月22日上映。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行屍走肉 第六季 Walking Dead Season 6 Trailer


這些年追過不少電視劇,但可以追到第6 季都仍然不離不棄,Walking Dead 都算係異數。以前追《24》,追到第五季都唔追,《Heros》第三季都覺得好爛,但Walking Dead 咁耐都覺得佢仲咁好睇。

定於今年十月十一日上映的 Walking Dead 都係我必追系列。趁呢個時候,先行送上Season 6 的trailer 先。

似乎第一輯救過Rick 的 Morgan 有相當重的戲份,仲似乎有一番龍爭虎鬥添,未知會否兄弟反目,期待期待。

*********************************************************************************
延伸閱讀:
行屍之懼 第一季 Fear the Walking Dead Season 1 Trailer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葛咸城 / 哥譚 第二季 Gotham Season 2 Trailer

Source: www.fox.com
9 月21 日上映的Gotham Season 2. 先看個trailer 吊住癮先~


Trailer 中看到不少角色都有很多成長,JOKER, RIDDLEMAN, PENGUIN 似乎踏上成魔之路,POISON IVY, CATWOMAN 也成長不少,很期待看他們到底發生甚麽事。

******************************************************************************

延伸閱讀:

葛咸城 / 哥譚 第一季 簡評 Gotham Season 1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未來報告 第一季 Minority Report Season 1 Trailer


剛剛看完MINORITY REPORT 電視版的PILOT EPISODE. 這部史提芬史匹堡有份監制的電視劇正正就是改編自由他執導的同名電影。

故事發生在電影的十年後,Pre Crime 部門被關閉後,三個先知(Pre Coqs) 被送去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過新生活。其中一個先知回到城內,嘗試利用他的預知能力去拯救被害者,但因為三個先知是連成一體的,只得他一個,他根本無法得到足夠的資訊,所以他每次救一行動都失敗。他無法忍受自己每次都差少少才救到受害者,於是他找來一個警察協助,他們的合作關係就此展開。

看完PILOT,感覺很吸引,也很期待,難怪獲得第五屆 Critics' Choice Television Award for Most Exciting New Series。可惜正式上映日子是今年的9月21日,還要等好一陣子。

在等待期間,送上這部電視劇的TRAILER。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閃電俠 第一季 簡評 The Flash Season 1


最近我好像活在不斷看英雄片中,當然我很樂在其中,而THE FLASH 的故事結構我也頗喜歡。和GOTHAM 的模式頗相像,也是有大題,每集在捉一個超能者的同時也能推進大題,頗有追看性。當然如果與GOTHAM 相比,我較喜歡GOTHAM 的,但這部也絶對值得一看。

還有一點值得提的就是THE CW 似乎有意像MARVEL 般,將THE FLASH 與DC COMICS 其他角色串連在一起,這部客串得最多最就是THE ARROW (箭神)系列。箭神的主要團隊都有客串兩至三集,令我頗有驚喜,雖然我只看過箭神一兩集。話雖如此,但能夠看到兩個英雄人物合作或反目,都會特別興奮。就好像《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一樣,可以在全球吸金量如此高,票房屢創新高。

這部戲大題就是誰殺了閃電俠的媽媽,我們每集都會知道多一點,也其實很快估到凶手是誰,只是我們沒有那麽快知道他為甚麽要這樣做。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就會知道原因。那時候,我們最想知道的就會變成閃電俠會否回到過去,拯救自己的母親。但凡改變歷史,都必然有相應的後果,如果選擇改變過去,閃電俠的下場又會如何?

閃電俠最大的武器就是速度,當然他都有其缺點,幸好他有一班很好的團隊助他以科學理論令他化險為夷,我最喜歡CISCO,搞鬼得來又有真材實料,還有他有一著一顆很正義的心,有一幕他死了我也很不開心。還想著是真的嗎?他也算主角噢,才第一季,這麽快死了,很面還有好幾集喎,少了他少了很多歡樂。當然聰明的編劇早就想好了令他復生的大計,但那刻我還是有點不開心。靚女醫生當然也很吸引眼球,不過就沒有CISCO 般鬼馬,屬於實幹型。最後MR. WELLS 總是收埋很多秘密,總是忠奸難分,我很早就知道他應該是奸的,但他幫助閃電俠又是真的,讓我困惑了好一陣子。

總體而言,追看性十足,也很喜歡不是一面倒在捉超能人仕,不是只有閃電俠是好人,最後打大佬時都有我很喜歡的一幕,好的超能人,閃電俠加箭神合力對付大佬。也令我很期待SEASON 2。SEASON 定於今年10 月6 日上映。

*******************************************************************************
延伸閱讀:

閃電俠 第二季 The Flash Season 2 Trailer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夜魔俠 Daredevil


Daredevil, 又一MARVEL 作品。故事講述主角馬修小時候在一次車禍意外中,眼睛受到不明化學藥劑的侵蝕,而雙眼失明。從此他的世界改變,其他的感官強化,聽覺與觸覺都異常敏感,可以聽見遠處的聲音,判斷周遭物體的移動,加上可以感受細微空氣波動,使他的在格鬥對決中可以快速反應,知道對手的行動。

在美國這部戲好像很有好評,但我卻對它不算很喜歡,或是很有吸引力。看完第一集,已經知道他與傳統的英雄片有很大的出入。可以說他們是刻意塑造成一個平民英雄,有血有肉,不像我們平時看的刀槍不入,所以主角馬修幾乎天天都被打得很慘,又滿身傷痕。或許有些人喜歡他這麽人性,但我實在投入不了那種英雄感,只是本著救人,但做的事情又算英雄,盲頭烏蠅般亂衝亂撞。那種為了自己認為的公義卻又做著一些我不認同的事情,例如將一個壞人從天台拋下去,仍堅稱自己沒有殺人,而那個壞人只是暈了。這種行為實在令我投入不了他的英雄感。

然後拍攝上,導演的手法是讓觀眾全知,但馬修則不然。我們就像看著一個好好打,又自以為好有英雄感的人四出亂闖,以暴制暴去獲得他想知道的壞人資訊。一個白天做律師的人,晚上變成正義使者,即是一個讀法律的人都不相信法律般諷刺。

也許他的有血有肉會令不少人愛上他,但因為這部劇很DARK,我覺得越看越沈重,與我想像的英雄片落差有點大,所以我完成得有點辛苦。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神奇4俠 Fantastic 4


如果當這部是全新的電影來看,可以說是完整的。從他們四人及末日博士如何得超能力,到他們學習如何駕馭這些能力,最後打大佬,合力對付末日博士來說,可以說是一部很工整的電影。

同樣是MARVEL 出品,上映期又差不多的《蟻俠》,完全將這套比下去。所以我會覺得這部戲令我有點失望。或者是《蟻俠》令我對它有更高期望,但當這個期望達不到的時候,換來就是失望。

不是存心去比較,但舊版的《神奇4俠》在故事的人情味上遠勝這部。可能我最近翻看過舊版,所以我入到戲院就忍不住將舊版和新版互相比較。有些地方,新版是比舊版好的,例如加入神奇先生(Mr. Fantastic) 同石頭人(Thing) 如何從小相識,令我們知道他們的兄弟情是我頗喜歡的劇情。但大部份來說,舊版較令人感動和完整。

犯駁位之一就是隱形女俠(Invisible Woman) 得到超能力這點說服力不足。雖然,我們當然能為它自圓其說,他都接觸了衝擊波,但我更傾向選擇覺得是因為他們接觸了那些綠色的不明物體多於那份衝擊波。這點舊版就較易懂,他們都上了外太空,也被太陽黑子活動所影響,而石頭人因為在外面工作,所以接觸更多能量令他變成石頭人。連同末日博士,是五個人都在外面吸收了神秘力量而得到超能力,而不是像這部般,隱形女俠全程都無去過那個神秘地方卻得到能力。

也許我期待的是他們如何看待他們突然擁有的能力,如何從驚恐到接受到善用自己的能力去拯救地球。可惜這部戲將我認為重要的刪掉,來一個跳時空,他們已經被軍方訓練了好幾個月,並利用他們的能力去執行任務。而神奇先生就逃之夭夭,不知他在這段期間做過甚麽,也不知他是如何學習運用他的能力。尤其是石頭人,他應該最討厭自己的,因為他變成這個模樣,但他卻天真的認為軍方真的會把他變回原本的模樣,而甘於被軍方利用。這些倒在舊作有頗為良好的篇幅描寫。

出於對石頭人的罪疚感,神奇先生想努力幫石頭人還原原本的模樣,但新作又輕輕帶過,只知他一直有留意石頭人如何被軍方利用。舊作是石頭人真的還原了原本的模樣,但因為神奇先生他們對付不了末日博士,所以他最終甘於變回石頭人,是我其中覺得很窩心的一幕,但新作沒有了這方面的描寫。

我知道不能用前作來比較,但彷彿這部戲就是很平舖直敍,簡介了他們的背景,如何得到能力,然後就利用能力對付末日博士,並以華麗的特技包裝,沒有了靈魂。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


(內含大量劇透)

其實猶豫了好一段日子自己該不該寫這篇觀後感。當眾人都說這部戲令到他們喊到死去活來時,它並沒有令我流下一滴眼淚。有朋友說這是幸福的,因為這代表自己仍是小朋友,又或是生活得很幸福。但我不認同。不認同在於我真的不是像小朋友看完一套令他們很開心的動畫,而我是能完全理解這部戲想表達的東西。至於生活得幸福嗎?這個定義很廣,但我對生活有很多不滿,很多迷惘,所以很難認為自己生活得美滿。不喊的原因除了因為自己本身就不易哭,另一個原因就是PIXAR 在這部戲有很多計算,包括令你喊的元素。當然,每一部戲的喊位都是經過計算的,但不代表被計算就不喊。同樣是動畫,我看《多拉A夢Stand By Me》就喊了大半套。

總結身邊朋友的喊位,PING PONG 消失,令他們想起一些被封塵的記憶。這段戲由PING PONG 出現及見到消失的記憶區,我一早就預知了PING PONG 最終會消失,相信大家看下去都會知道PING PONG 會跳出那架車。消失是會令人有點不開心,但未至於會令我感觸至想哭。

有些人看見小島一個一個消失,讓他們很傷心。第一次看到傻瓜島消失時是有一點意外,因為沒有提示過小島可以消失。但人在成長的過程裡,傻瓜島消失是正常不過的事。也許我們都會保留了一點,但隨著我們介意別人的目光,大家都努力做一個社會標準的人時,消失是正常的,沒有必要為此而傷心。這是成長的必經的階段。興趣島消失也很正常。現在的小朋友,有哪一個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家長為了幫小朋友嬴在起跑線,不是補這補那?但我又想問到考到心儀的小學及中學時,如果小朋友對家長說想做足球員時,香港的家長99.9%都會說:「做乜鬼足球員?揾唔到食GEH!讀書好過啦!」又有多少人能將自己兒時夢想變成自己的職業?慢慢,我們也只會每天營營伇伇,上班時間又長,就算放假也想好好補眼一番,還談甚麽興趣?這是一份失落感,但失落不等於會喊。朋友島,對於一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試過被排擠的人來說,朋友有時很遙遠。但我很需要朋友,也很感激現在在自己身邊的朋友沒有嫌棄我。那些我曾經很捉住,卻最終拂袖而去的朋友,我對他們的眼淚早已流乾。雖然有時在FACEBOOK 見到他們的近況時會心有戚戚然,但人大了就要接受有時人同你的緣份不是你能控制的事。另外,與其花時間為那些不珍惜你的人而傷心,而且你為他們傷心他們也不會同情你,倒不如多花時間去維繫那些仍在你身邊的朋友。不要到他們都離你而去時才去為當日沒有好好對過他們而後悔。誠實島,我相信沒一個人不曾說過一句大話。我那剛滿一歲的侄女在玩的時候,將電話收起來,但手卻表示不知電話在哪。一個才一歲的小豆丁也懂的事,消失也不意外。小時候,說過不少大話,像偷吃了薯片卻不肯承認(因為家人不准吃),偷看金庸的小說(因為家人要我讀書,不讓我看),每個小朋友在成長的時候都會做了別人不准做的事而否認曾經做了。我反而隨著年紀越大,越討厭說謊。有些人踏入職場後,變得精於說謊,所以誠實島也令他們充滿唏噓。最後就是家庭島。任何踏入青春期都會經歷反叛期,與家人發生磨擦,倒是過了後如何與家人修補關係。畢竟血濃於水,沒有甚麽隔夜仇。不過人大了,又越來越少跟他們溝通,有時我們都是愛對方,就是不懂表達。

也有朋友看見韋莉最於跑回家與母親相擁而泣而喊。不是說不感動,但又沒有感動到要喊。一套給小朋友看的電影,當然要來個大團圓結局。怎麼說,就是在小島崩壞之時,已經知道這個結局會是這樣。沒有特別驚喜,只有覺得劇情發展就該如此。

這部戲的主題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或者「成長」。隨著韋莉長大,就不再是小朋友,所有感情都不再單一,也不再由快樂做主導。所以最後,韋莉的記憶球都最少有兩種顏色。長大了,就知道,情緒並不只是得喜怒哀樂,有時是又驚又喜,又憎又躁。

看完離場,纏繞我是一份莫名的失落。我們回想一下我們對上一次真心地開懷大笑是何時?也許耐到我們都忘記了。人長大了就有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朋友,人越大就越忙,不再像以前般三日唔埋兩日就見,可能三四個月才見上一面,有些甚至兩三年才見一面。也越來越少人會陪你做些白痴事。興趣早就因為工作忙而將它們放在籠底。家人也是聚少離多。我沒有想哭的感覺,只有感覺到唏噓。然後又覺得WORK LIFE BALANCE 這件事在香港是痴心妄想。試過出埠工作,看見別人的制度完善至一個程度,WORK LIFE BALANCE 是基本。我沒哭,因為我知道問題不在我。多少人要為天價的樓而奉上一生的時間?香港工作OT 是基本。OT 無錢也正常不過。好像不OT 就是你有問題,老細未收工你走先?你無嘢呀嘛!一天工作9小時?番14 個鐘放到工都偷笑。五天工作?對我來說也是奢望。有時不能怨,因為是自己「選擇」的。但如果真的能選,我相信沒有人願意這樣選。我不想認定外國就一定比香港好,但在我的行業,我可以肯定人家的制度是完善一百倍。也不用被僱主百般壓搾。

如果從這部戲的制作來說,絶對上盛,能將大腦複雜的構造用最淺白的方法訴說了,簡單到小朋友都能夠看得明白。這點是絶對不容易,因為人腦本來就是人體最複雜的構造。同時,它又能令你對自己現況有很多反思,也許有些被遺忘的事和人會令痛哭一番。沒有,亦沒甚麽大不了,因為每人的哭點也不一樣,最重要是它帶給你一段甚麽回憶。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